2012年6月3日

最近的八卦新聞

希望國外的影迷不要拿我這篇去叫孤狗大神翻譯啊!誠心的希望。

我本來沒意願想寫這一篇的,但因為看到了連中國時報都在講了,我覺得得出來說一些話,否則,這名黑暗騎士在華人世界中會更加被抹黑。

Bale 曾說過:我有辦法擦自己的屁股,我不需要個人助理。

如果是比較新科的影迷,應該不知道在十年前他有一名個人助理,從一九九四年到兩千零二年之間,幫忙 Bale 處理一些身邊事務。後來,那名助理因為不願意與他簽訂保密條款,所以兩人不歡而散。

以一個社會人的觀點來看,保密條款是個共識,也是個勞方與資方,或者是買家與賣家之間成文的規定。所以,簽訂保密條款是非常能夠理解的過程,更何況是身為一些芝麻綠豆瑣事都可能會有人會賣給小報,當做讓人閒喀牙對象的好萊塢演員。

所以,當那名助理不願意簽訂保密條款,即使我不是 Bale,我也會質疑他的企圖,就算他與我工作已經八年以上。

這名助理最近趁著大片要上的時機,將他在 2009 年也曾經努力要出版的書換了標題,找了家小的出版社幫他出版了一本他與 Bale 工作之間的記錄。內容談到了 Bale 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他對影迷的想法,以及與這名助理的一些往來。姑且不論內容是善或惡,我是把這本書當做是「一名與雇主不歡而散員工的爆料」。

這名助理把當年兩個人傳真的文件放進書中。不歡而散的員工,他會放進正面的東西嗎?咱們用肚臍想也會知道他放了哪些。(我在網路上有看到傳真的掃描)看吧!這就是不簽保密條款所會發生的事情,若有保密條款,這名助理就等著領法院的通知書。

因為 Bale 不喜歡面對影迷(我相信是『太陽帝國』的影響),這名主動與 Bale 接觸後來成為助理的人,在一九九四年,也就是Bale 約二十歲左右主動提出要幫他以網路管理影迷。身在加拿大的這名助理,Bale 並沒有付薪水給他,只在某一年送給他了一台電腦。所以他說:他一毛錢薪水都沒拿過。

有一次一名影迷寫信到 Bale 位於紐約的家中。

今天要是有不認識的人寫了封信放進我的信箱,我真的會很害怕。哪天要是有人因此跑進我家怎麼辦?

因為『太陽帝國』而讓 Bale 對於影迷之類的事情相當苦惱(這也是為何 Bale 只想在網路上經營影迷關係的原因),Bale 對於影迷應該是有所忌諱的。在理當不該被知道的住家信箱中,出現了影迷的信,我想 Bale 應該是震驚的。Bale 於是寫了傳真給助理,說了一些與朋友之間才會講的話,內容是真的比較血腥一點,說這名影迷該被消滅。

Bale 在 2000 與 Sibi 姊姊結婚後,直到 2002 年在脫口秀上說出他在 Santa Monica 買房子之前,他與 Sibi 姊姊是居無定所的。所以,送到 Bale 紐約家中的那封信,應該是 2000 年前的事情了,所以當然傳真也會是 2000 年前的。

至於說 Bale 把影迷嚇哭這件事情,我也在網路上看過那本書的一些摘要,其實根本沒寫到這點,中國時報只是照著英文報導抄寫。難得這次他們記者的英文還蠻好的。

至於中國時報中對於 Bale 辭掉龐德角色邀約的那段... 我覺得沒啥不好的啊。我也覺得龐德根本就是大男人主意的大鍋菜,我還真不想看他去演呢!

我不敢說這本書內容不可信,但是我看到的是一本背叛的記錄。主雇關係的結束都已經超過十年了,想當年 Bale 還當他是個朋友,但這名員工還是執意要將這本書出版出來。我只能說,不管這段主雇關係的結束到底是誰對誰錯,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對誰錯,但拿出當年那些只看得到負面言詞傳真的行為,是非常下流的。那些應該是有如日記般,屬於兩個人之間的秘密才是。

他在書中也提到:Bale 並未參加希斯萊傑的喪禮。有趣了,希斯萊傑過世時,這名助理都已經不替他工作超過六年了,他又知道了啥。Bale 之所以沒參加希斯萊傑的喪禮,是因為喪禮在澳洲,而且他也並未受邀,但這些並未在書中提及。

這種故意避重就輕的暗示,暗示 Bale 的無情,還是很下流。

而最讓我覺得丟臉的是:這個人是個華人。

丟臉啊,丟臉。

我只能這麼說了。

9 則留言:

Jas Chiang 提到...

克里斯汀真《黑暗》這篇嗎? 真討厭= =

Marco 提到...

Jas... Yes.

ankiehon 提到...

我都在香港的apple daily看到這篇報導, 但完全無視那位仁兄, 他只想趁TDKR爭取曝光而已~ 哼!!!!

Emma Arien 提到...

最近因為學生快要基測,白天的工作也忙到天天加班,所以好幾天沒來這裡了。我好想妳喔,Marco大~~(死抱住不放)

我看了那篇新聞,Marco大妳不用在意,中時"翁新涵"這個記者,亂報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她仗著自己那"似乎很好"的外語能力,都會從網路上蒐集一些消息來源根本不知道正不正確的好萊塢新聞,甚至日韓藝人她也亂報過。

被人家指正時,她就把錯都推給外國的網路電子報,說她只是"如實翻譯"......真的是個混蛋,如果我只要看翻譯,那我拜google大神就好了啊,為什麼要買中國時報來看啊?根本是浪費我的錢(丟)。

不過中時挺愛用她的報導,因為標題每每都很聳動,這些新聞公司的老闆都是些爛人啊......(無誤)

再說回那個"前助理",我相信Bale跟他共事的時候,是真的把他當朋友吧。人一般跟朋友說話都會很過分啊,至少我自己會這樣啦。很氣某件事或某個人的時候,跟朋友抱怨也會口不擇言啊!甚至比Bale還要說得誇張喔!(大家不要怕我)

最好是哪個朋友神經這麼衰弱,聽到你罵別人,就會得精神病啦!這根本是本身就有病吧,不要推到Bale身上ok?反正又是一個想趁著TDKR上映,亂炒新聞的爛人,沒辦法,明星的宿命啊......所以說Bale以後還是不要太紅好了(大誤)。

Marco 提到...

ankie, Emma,

對於台灣的記者,尤其是幾個大報的記者,真的只能說失望。不過台灣的讀者,很多都會無條件的接受記者的文章,這才更加可怕。

我最近覺得台灣被媒體以及鄉民給統治了,好可怕好可怕好可怕。鄉民可以當法官,審核每個犯錯的人,太可怕了。

撇開媒體跟鄉民。

跟朋友講話很超過,用詞很不拘泥... 老天,我應該也要被公審了。天知道我這隻嘴巴有多壞,話說,我星期天早上跟朋友聊天聊到一個冒犯我的同事時(近似性騷擾),我還跟朋友說「我可以用槍弊了他嗎?」

還好那個朋友真的很善良,我知道她絕對不會賣了我,不然我應該要被抓去關?我比 Bale 好一點的地方是,用槍的話對方痛得比較少(應該吧?我會記得往致命的地方開槍),而螺絲起子比較痛?

請不要用聖人的標準來看待演員們,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有七情六慾的肉身人類,跟我們一樣會生氣大笑煩惱。

那名助理說他因此得接受心理治療... 真是只能說:牽拖...

ankiehon 提到...

MTV ADWARD : (Christian)http://www.mtv.com/news/articles/1686430/dark-knight-rises-footage-mtv-movie-awards.jhtml

^___^

Min 提到...

那个传真感觉像是贝尔用BATEMAN的口气写的,基本上是黑色幽默么,英文新闻下面下,基本上都没什么负面评价,记者不懂贝尔的电影,翻译成中文就看起来很奇怪了.

FrenchGirl 提到...

My boyfriend bought the book(i had decided to boycott the book since long time so i won't read the book)
He said me it was one of the most bland unauthorizes biography he read.No unknown pic.Not many behind-the-scene movie anecdotes and from 2000(his marriage) it became approximative or evasive or inaccurate (some facts are easily verifiable on the net)
He thinks some events are overdramatized and doesn't always understand if CB is so tyrannic,if Cheung wasn't paid,why Cheung is stayed so long time and in what CB was tyrannic
For my boyfriend,CB and Cheung were NOT so close and after his wedding,CB moved away and Cheung didn't endured

Marco 提到...

Min,
台灣記者的水平吼........(氣到講不出話來)
只是台灣民眾又很喜歡這樣聳動的寫法。(啊~~~翻桌啦!)

FrenchGirl (are you pomme?)
I actually tried to make this post to be like a normal one, I was praying that no English users would translate this one. Looks like I didn't make it.

No matter Cheung uses the true information or not, he could pick up something that makes Christian Bale look ugly without telling the readers the context.

This is a very tricky book written by an unhappy ex-employee. What can we expect?

I don't understand why Cheung needed the therapy.